智能电网助力分布式光伏消纳
- 编辑:5moban.com - 18最后的谈判结果应该还是多数国家会支持继续维持《京都议定书》。
率先对其提出挑战的是美国。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认为:今天的全球气候变化主要是发达国家自工业革命以来200多年间温室气体排放的累计效应造成的。
欧盟相对温和,秉承管好自己,争取对方的立场。随着气象观测资料的累积,这种担心一步步得到证实,终于在20世纪80年代,演变成气象科学界的一个共识,并引起国际政治、经济学界的注意。也就是说,大家可以一致认同的是,更多实质性的问题还要留到2011年南非会议去解决。无论如何,11日凌晨1时48分的结果总算是让玻利维亚之外的193个与会国家接受了。因此,在考虑现实排放责任的同时应追溯历史责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减排义务的分配,才能更好地体现公平原则。
这份公约于1994年3月21日起生效。目前这些国家的承诺太低,到2020年仅承诺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12%-19%。美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消极态度,是国际社会批评对象,而不应成为效仿对象。
从气候谈判的各项既有成果出发,凝聚最大共识,取得务实而平衡的进展,是国际社会对坎昆会议的最大期望。正在坎昆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进入一个关键阶段。其次,新兴国家自愿减排行动也已作出了巨大贡献。如果从这一基础倒退而另起炉灶,则无异于前功尽弃,由此产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更可能极大地挫伤气候变化谈判的努力。
它是遵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精神而制订的第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执行文件。坎昆会议各方指出,中国在节能减排方面有明确目标并采取了切实有效的行动,给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
首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已指明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然而,13年后的今天,少数发达国家却对这份议定书何去何从提出质疑,对正处于重要关头的气候变化谈判发出一个危险信号。自1998年3月开放签字到2009年2月,已有183个国家通过这份议定书,这些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61%以上。《京都议定书》也是继续推进气候变化谈判的起点。
而要达到这个目标,《京都议定书》是现实的基础。1997年12月,这份议定书在日本京都诞生。以新兴国家没有承担具体减排目标为挡箭牌更站不住脚首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已指明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
美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消极态度,是国际社会批评对象,而不应成为效仿对象。它是遵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精神而制订的第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执行文件。
《京都议定书》堪称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里程碑。以新兴国家没有承担具体减排目标为挡箭牌更站不住脚。
《京都议定书》也是继续推进气候变化谈判的起点。如果从这一基础倒退而另起炉灶,则无异于前功尽弃,由此产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更可能极大地挫伤气候变化谈判的努力。少数发达国家以美国没有加入《京都议定书》作为质疑其效力的借口,这种向后看的做法并不可取。印度谈判代表维夏尔马也指出:我们必须驱散笼罩在《京都议定书》上空的阴云,因为我们不想看到坎昆会议成果受阻。可见,议定书代表了国际社会的共同意愿,并且具有国际法的效力,其地位不容置疑。无论是巴厘路线图还是《哥本哈根协定》,多年来国际社会从议定书出发推进气候变化谈判,凝聚共识非常艰难,每个成果都弥足珍贵。
正如大会主席、墨西哥外长埃斯皮诺萨6日所指出的,《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问题成为大会的难点。而要达到这个目标,《京都议定书》是现实的基础。
坎昆会议各方指出,中国在节能减排方面有明确目标并采取了切实有效的行动,给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然而,13年后的今天,少数发达国家却对这份议定书何去何从提出质疑,对正处于重要关头的气候变化谈判发出一个危险信号。
自1998年3月开放签字到2009年2月,已有183个国家通过这份议定书,这些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61%以上。1997年12月,这份议定书在日本京都诞生。
其次,新兴国家自愿减排行动也已作出了巨大贡献。正如欧盟负责气候事务的委员赫泽高所指出的那样: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我们在已拥有的基础上继续建设,而不是花上几年时间重新建造相同的东西。《京都议定书》对发达国家2008年至2012年第一承诺期设置了具体的减排目标,并设立监督惩罚机制。正在坎昆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进入一个关键阶段。
比如,中国在十一五期间排放强度降低了20%左右。从气候谈判的各项既有成果出发,凝聚最大共识,取得务实而平衡的进展,是国际社会对坎昆会议的最大期望。
但议定书尚未就2012年至2020年第二承诺期发达国家如何减排作出具体规定,各方期待坎昆会议能达成共识这些资金优先的、尽快的用于小岛屿国家、非洲国家、最不发达国家以及需要这些资金的发展中国家。
当天的新闻发布会是解振华团长抵达坎昆后的第一次面向中外记者的新闻发布会。最后实现一个,大家对这个结果都不满意,但都能接受,实现一个共赢的结果,这就是最好的结果。
双方通过对话和磋商,取得的共识在逐渐增加,分歧也在逐渐减小。解振华:为了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需要各自做出一些妥协和采取灵活的态度,最后使我们的共识越来越增加,最终能够推动整个谈判的进程。他指出,在对话中,各方应当抱有互信和诚意。技术转让问题,经过多轮的谈判已经有了基本的共识,还有一些小的分歧,我们希望技术转让问题在这次会议上能够做出决定,应该取得积极的、实质的进展。
解振华:我们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既要学习他们所取得的经验、也要不犯他们过去所犯的错误。这是坎昆会议建立互信的基础。
发展中国家可以自愿地利用本国资源做出自主减排的承诺。在这一基础上,上述问题通过三个文件就可以解决。
解振华指出,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不但要继续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善民生,还要降低排放应对气候变化,任务是非常艰巨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坎昆气候大会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6日在坎昆首次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就相关热点问题阐述了中方的观点。